从视觉方式谈绘画作品的色彩呈现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3638 发表时间:2011/6/3 14:36:39   字体:【大】【中】【小】

从事视觉艺术创造工作的人往往将注意力完全倾注于作品,而对视觉本身缺乏足够的认知。我们无法否认:视觉从来是视觉艺术的先决条件,对于视觉作用的机制以及由视觉产生的一系列相关连锁反应的研究十分重要。就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呈现方式而言,也同样涉及到视觉研究的相关问题。关于色彩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学研究已有颇为成熟的理论可鉴,而单纯对视觉方式与绘画作品的色彩呈现主题的探讨似乎偏离主流。事实上,这应是色彩视觉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视界物象进行造型表现之前,首先介入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带着某种视觉方式接触对象,经验告诉我们,物象并不总是能够在第一印象里抓得住观者的视觉兴趣,更多时候是随着观者视角位置的变换,其视觉吸引力亦随之变幻,可能由无趣变得有趣。反之,不恰当的视觉方式也可使审美失之交臂。不论怎样观看,绘画作品总是这种视觉审美直接或间接的产物,因此,视觉方式前在地决定了作品可能的呈现方式。作为绘画色彩艺术研究,以视觉方式探讨为途径对绘画作品的色彩效果与其内在关联进行分析,可以更为本质地洞悉视觉艺术的创作规律。 

一、 视觉的时空性

视觉方式的讨论离不开对具体视觉行为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关键因素的考察,因而我们首先需建立视觉时空性质的基本分析框架,为绘画艺术的视觉方式判断提供必要依据。

(一) 视觉的时间分类

1、瞬间性:指视觉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其视觉效果大致分为三类:

1)模糊的第一瞬间:即眼睛睁开瞬间所能体验到的视觉,具有影像模糊的特点,它是视觉行为的初始状态,故称其为第一瞬间。但在此后视觉过程中由于视觉意识的出神状态仍可能发生类同于第一瞬间的模糊视觉;

2)焦距准确的清晰视觉,是视觉意识关注的结果,通常我们的视觉意识在第一瞬间之后即由朦胧转变为清晰,有意识地控制对焦点可以获得清晰的视觉信息。

3)另一种模糊视觉效果:通过有意识的视觉失焦而使视觉形象模糊化,是刻意为之的视觉追求。学习过素描的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经验,即为了观察物象的整体素描效果,采用的办法是将眼睛眯合,以削弱视觉的清晰度来获得对物象整体关系的感受,这里所说的模糊视觉效果完全有别于视觉第一瞬间的模糊性。

2、连续性:指时间连续的视觉行为。经验告诉我们,当眼睛选择某一视距的物象对焦时,它无法做到照相机那样以同等清晰度将视域内与焦距一致的物象全部摄取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有关眼睛成像功能的实验证明,眼睛晶状体形成的影像虽可超过大约180°,但最清晰的视觉只是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大约2°的影

像上(11

1 用旋转式摄像机拍摄的360º照片,普通摄影机的标准焦距镜头仅能记录大约60º的

景物,眼睛晶状体形成的影像虽可超过大约180º,但是最清晰的视觉只是在视网膜中央

凹部大约2º的影像上。

瞬间性视觉清晰范围的有限性,使视觉活动需要通过变化焦点或对焦状态来获得更多视觉信息。因而连续性视觉过程实质是众多瞬间视觉的串联,即是上述三种瞬间视觉状态的不断流变。

(二) 视觉的空间分类

1一点式:指观看者的视角固定于一个空间位置和方向进行观看而产生的视觉空间关系;

2、多点式:指观看者通过变换视角或视点与视界物象的空间位置,以获得更多

的视觉信息而产生的视觉空间关系。

二、视觉模式与绘画色彩

视觉时空因素所存在的各种组合的可能性给绘画艺术视觉方式带来了生动的变化。美术史上繁衍不息艺术形式与流派包含了各种有代表性的视觉时空构成模式。

西方古典写实绘画中惯用的视觉方法,即遵守一点式的空间定位原则,是于古典写实绘画所遵循的绘画透视原理的要求。然而画面对物象的极为丰富的细节表现,则需要通过连续性视觉观察和多点式对焦才能获得具体入微的视觉信息表现。总体而言,古典写实绘画的视觉方式是对上述两种视觉空间性质的并用,一点式是为了以透视原理构成画面的基本视觉空间秩序,多点式则是为满足对写实细节的观察。

 

《阿尔诺芬尼的婚礼》是十五世纪上半叶尼德兰新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扬··艾克的作品(2-12-2),他的绘画形式因其图像化地表现现实的深度而区别于过去的一切艺术,他着力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内景——展现平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起居室和卧室,给当时的油画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在他的世界里,每个细节都焕发出神奇的光芒,他以犀利的目光和对虔敬之美的特殊敏感去观察最平常的事物。作品《阿尔诺芬尼的婚礼》描绘一对新人的婚礼场面,画面中窗框和床体透视关系的统一性使整幅画面形成以新人身后的凸面镜为视觉观察集中的焦点,显示出古典绘画以一点对焦方式组织画面透视关系的基本构图规范。此外,画面中不仅对主体人物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其它的每一处细节都有十分精湛的刻画,特别是置于新人身后墙面的凸面镜显示出画家精湛得近乎神奇的技艺。镶嵌镜子的木框上有十幅圆形的微型画描绘耶稣的生平。更为绝妙的是镜子里面映照的景物,包括画家小小的自画像和另外一个人,如此细节化的描绘必然需要连续的多点式对焦观察才能达到。由一丝不苟的造型要求产生的色彩呈现方式也必然是具体细微的写实性色彩。画面中的室内空间散布着从窗外透射进来的明朗光线,暖色基调中的物象色彩显得温馨而柔和, 每一处细节的色彩都恰如其造型一样准确而精湛。扬··艾克的作品堪作古典写实油画视觉观察方式的典型例证。

 

而另一个众所周知绘画流派——印象派则有着完全不同于古典绘画的视觉方式。印象派以色彩为绘画的视觉审美诉求,画家们通过感受被外光吞噬的物体固有色彩的变化,专注于表达视觉直观呈现的色彩颤动效果。印象派的称谓来自于莫耐的著名作品《印象·雾(小港)》(3),在起初只是因为一个保守人士因惊讶于作品造型的模糊而给于的戏称。画面尽管画面鲜有明确的造型,但却抓住对颤动色光的生动表现,十分成功地让人感受到日出时刻更为真实的色彩气氛。

全新的绘画效果来自于全新的视觉方式,印象派画家的画布上光和色被抽离出形体,成为独立的元素,传统绘画中冗长细节和厚重形体空间失去了原有的封闭性,视界物象的实在性消失了,一切都显得通体透亮,空灵无比。印象派画家对色光的偏执在视觉上必然要求摆脱琐碎造型的束缚,他们沉浸于直觉和瞬间式的视觉印象之中,对视界色彩效果的判断建立在整体的同时对比感受之上。因此,这种视觉方式取得的是模糊的视觉影像效果,应将其归类为瞬间视觉中的第三种,即称之为“另一种模糊视觉方式”的类型。尽管第一瞬间视觉的模糊效果和“另一种模糊视觉方式”同具模糊性,但构成模糊的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未入细节,后者是不入细节。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印象派之后,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在绘画中实践多点式的移动空间位置的连续性观看方式来实现多角度择取物象美感进行表现的可能,再次开创了视觉表现的全新领域。其方式在于将三维空间中的相续视觉经验纳入平面的结构之中,从而产生了全新的视觉形式。作品《亚威农的少女们》是毕加索立体派时期的早期代表作(4),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显然是多维形态的平面化,不再受限于某一固定角度的准确性约束,同一形象中不同侧面的造型被有序地重组于画面之中,依附于造型的色彩虽仍保留原初的视觉观察印象,但随着立体派画面对造型的结构化秩序规整,色彩关系也做出相应的结构性调整,而显现出富有秩序的色彩美感。

三、结语

本文通过视觉时空分类的界定方式展开对绘画作品中的视觉模式与其色彩呈现方式的内在联系的探讨,并例举古典写实主义、印象派以及立体派等代表作品中的对应关系加以论证,揭示了视觉模式对于绘画作品色彩呈现方式的重要作用。重视视觉方式与绘画内在关系的梳理对于在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情境中清理绘画艺术的基本规范,并重新审视绘画自身的发展命意具有十分显要的现实价值。

 

 

图注:

1 []莱斯利·斯特勒贝尔  霍利斯·托德   理查德·D·扎基亚著 《摄影师的视觉感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第11页。

 

 

 

作者简介:郑泓,副教授,现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硕导,主要从事绘画、新媒体艺术以及造型基础教学研究。

 

 




 

返回】 【关闭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