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绘画色彩观探析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5346 发表时间:2010/6/29 10:46:57   字体:【大】【中】【小】


       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美术运动风起云涌,现代美术运动的主将们挣脱了传统美术服务于政治宗教伦理主题的限制,高举形式至上的大旗,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掀起了一次次的革命,涌现了一个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在造型方面,后印象派的塞尚从传统意义上对物象的模仿走向形体自身意义的确立,到立体派毕加索走向对形体的解构;而在色彩方面,透纳、康斯太勃尔率先突破了固定色彩的藩篱,追求视觉色彩效果,发展了人对色彩的感觉;印象派在光学、色彩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色彩感觉的高度发展,稍后,梵高脱离了对色彩感觉的追求之路,而转向以色彩表达自己炽热的情感。高更,这位前股票经济人,则利用主观色彩来表现物象的结构,马蒂斯继承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等人对色彩表现的发展,在色彩的主观性上进行了更积极的突破,成为色彩从感觉走向感情和想象力之表达的发展之路中里程碑式的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实证分析和其艺术论的文本分析,探析隐藏其间的色彩观念。

一,受时代革新风潮影响,确立了色彩至上、表达主观的色彩观念。
        一直以来,在传统西方写实性绘画中色彩的地位是从属性的,色彩往往附属于被表现物,服从于素描,至印象派,发现了色彩的重要性,但还是不能摆脱为表现自然服务的目的。直到后印象派的梵高、高更、塞尚等人,发现了色彩在表现情感和形体结构上的可能,并相应地进行了探索。马蒂斯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给予色彩更高的地位。他认为与形体相比,色彩才是绘画的主角,他指出“色彩因自身而存在,色彩具有它自身的美。”“我要用色块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他的和音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色块。”
         马蒂斯的色彩至上观,具体而言,是指色彩在表现上的多方面可能性。首先,色彩可以用来表现物象的结构和光线的明暗。马蒂斯在1908年就提出:“要通过色彩关系构成作品,不论远近,你们在模特儿身上看到的种种关系都具有同等的价值。你们是在表现模特儿或者其他任何的对象,不要摹写它们。在它们与你们的画之间并不存在什么色彩关系,应当考虑的是,它是存在于你们画上的色彩之间的一种关系,你们画上的色彩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你们模特儿身上的色彩之间的那种关系的对应物。”在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图1)中,颜料被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妇人的脸部和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笔触勾勒出轮廓;同年,他创作的另一幅作品《绿色的条纹》,妇女的脸部以鲜明的绿色线条贯穿,人物背景为红、蓝、紫三种色彩大面积单色涂绘,排除了细致的描写,建立起一种更为抽象的色彩关系。通过这些作品,马蒂斯推进了由高更、象征主义和纳比派开创的论点:艺术家可以不管自然外观,自由地运用色彩,以建立抽象的色块形状和线条的结构。这种画风与女人、树木或静物的基本结构毫不相干。马蒂斯认为色彩也可以表现光线和明暗。他曾指出自己的创作经验是“通过认识色彩的不同调子(单独的色彩和关系中的色彩),我表现明度的变化。”他认为色彩的功能不在于对光线的模仿,而在于通过色彩的对比创造出光线,通过将明亮的色彩配置在一起放射出光线。在他的作品《音乐》(图2)中,他用美丽的蓝色表现天空,以青蓝色和绿色表现树木,以朱砂色表现人体,运用这些色彩,达到了光的和谐和色彩的纯粹。

        其次,深受梵高、高更等人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对色彩发展历史的研究,马蒂斯尤其注重色彩对情感和思想的表现性特征。马蒂斯认为色彩的发展规律就是从模仿自然走向表达自身的情感。他指出:“色彩不是用来模仿自然的,它是用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的”、“色彩所固有的特性,不是把世界作为一种物体的现象来表达,而是作为一个现实中惟一存在着的世界——画家脑海中的世界来表达。”例如在其作品《生活的欢乐》(图3)中,画家将自然物象杂芜的色彩进行了高纯度的提炼,并将平涂的色块根据某种内在的需要进行组合、对比,使之产生音乐般的节奏。画中纯净而明亮的色彩,表现出画家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内在和谐。在这里,马蒂斯其实是要通过色彩、线条、形体的组织来传达某种欢快情感的画面。德国著名艺术史家奥勒•霍夫曼说:“《生活的快乐》运用溫和的、追求快乐的线条,使艺术家能够传达出他们对于一个更为完美的世界,人性的光明的未来以及一种有益艺术使命的信仰。”还有在作品《舞蹈》(图4)中,他力图通过红绿、蓝三色的并置,舞蹈者的姿态所构成的轮廓线和连绵的运动节奏而创造出轻松快乐的舞蹈气氛。

二,受日本版画、非洲美术等东方及异域艺术的影响,追求纯粹而鲜明的色彩表达。
        进入现代以来,色彩逐渐从描绘性色彩走向表现性色彩,但与梵高表现色彩的激情狂热以及高更、纳比派表现色彩浓浓的象征意味不同,马蒂斯的色彩带有自己的乐观个性,常喜欢用红色、蓝色、黄色等纯粹而鲜明的色彩作为画面的主调,并利用奔放的笔触表现出色彩的响亮和力量。在他的一生中也曾有过灰暗色彩的时期(例如早期和立体主义时期)。在其1896年所作的《布列塔尼织工》中,画家在画中微妙地使用了从路易•勒南到柯罗的法国传统绘画最常见的灰色,并完美地表现了工匠劳作时那舒适而阴暗的气氛。但在他的一生中,这样的时期总是非常短暂,对鲜明和纯粹色彩的追求更符合画家自身对色彩天生的敏感气质。
        同时,无庸置疑的是,日本版画、非洲美术等东方及异域艺术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例如日本的浮世绘艺术有着鲜明的东方艺术特点,它完全不同于欧洲传统绘画对光影、明暗、空间感和立体感的强调,主要采用色彩平涂手法,将画面中的人与物处理成大块的平面,省略了许多琐碎的小细节,画面色彩纯粹而鲜明,显得尤其生动和明快。大约在19世纪中期后,浮世绘艺术被介绍至欧洲,受到许多前卫的印象派大师的重视,例如莫奈、马奈、德加等人,之后的梵高、高更、克里姆特等艺术大师也从浮世绘中获得各种有意义的启迪,发展了各自的艺术。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马蒂斯的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以浮世绘艺术为代表的东方艺术的影响。他注意到东方艺术对黑色的使用,他说“把黑色看成彩色,像运用其他彩色,如黄、蓝、红等一样地运用黑色,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东方人把黑色作为一种彩色使用,这在日本的版画中就相当突出,同我们更接近。……在马奈画的扎沙利•阿斯特律克肖像上,那件新的丝绒外套也是用一种大胆而又耀目的黑色表现的。我的油画《摩洛哥人》不也是运用一种如这幅画上其他彩色一样庄严而又辉煌的黑色吗?”他还注意到东方艺术运用色彩的纯粹性。指出:“色彩从来不是数量问题,而是选择问题……色彩的泛滥造成了色的无力。然而色彩只有经过精心安排,只有符合艺术家的强烈情感,它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从不多调颜色,我使用小画笔,而且不超过12种颜色”。此外,1905年后,马蒂斯曾多次到北非、西班牙等地旅行,1906年,“为了观看沙漠”,马蒂斯首次访问北非,1912年,他又两次访问那里。地处赤道附近的北非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蓝天、骄阳、绿树、红土、彩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非洲人的服装以及他们的艺术也无一不是色彩强烈而明快。远道而来的马蒂斯为这里绚烂多彩的风景和强烈鲜明的色彩所深深吸引,之后他创作的人称“摩洛哥三部曲”的《窗外的风景》、《阿尔及尔之门》、《坐在阳台上的左拉》无不抛弃了透视规则和明暗手法,而以色彩平涂、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取而代之。
        马蒂斯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创作于1919-1928年间,主要是一些具有奢华、富丽特质的“土耳其宫女画”和“裸女画”,体现了他对东方艺术的纯粹色彩和非洲艺术强烈色彩的结合运用。例如作品《穿红裤的奥达丽丝克》(图5)中, 画家描绘了东方装束的模特安适地半躺在卧榻之上,画面的色彩尽管没有野兽派那么强烈、粗犷,然而更加华丽、灿烂,以红、黄色等耀眼的色彩为主,这些绚丽色彩的和谐配置使画面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洋溢着欢畅的气氛,是对世俗生活的赞美。马蒂斯从1941年开始,直到1954年逝世,由于身体原因,主要进行彩色剪纸拼贴创作,这些剪纸(图6)色彩效果更具纯粹和鲜明的特色,应验了他的老师莫罗的“你试图将绘画简单化”的预言。

三、受柏拉图“美是赐给人快感”理论的影响,其色彩表现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平静、纯粹的感觉,使人获得安宁与慰藉。
        关于艺术的功能,历史上不乏哲学家和美学家的探讨,其中大家比较公认的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教育、审美等方面。马蒂斯受柏拉图“美是赐给人快感”理论的影响,其色彩表现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平静、纯粹的感觉,使人获得安宁与慰藉。马蒂斯一生变化多样,身份上有油画家、版画家、插图画家、服装设计师、舞台造型师等多副“面孔”;绘画风格与技法同样富于变化,从写实转向抽象,从窗外景色转向美丽的妇女肖像,从油画转向拼贴画。但其中一直有一条连接一切的主线,这便是努力探求和谐、纯粹与平静的艺术和追求喜悦的愿望。马蒂斯并不指望他的艺术表现深奥的哲理,或是惊心动魄的历史重大事件, 马蒂斯使用纯洁化的绘画语言,简化了的形体,有节奏的线条和平涂的色面,造成了画面宁静安谧的效果,人们在欣赏时,就会在视觉上感到轻松愉快,就像诗人用了精到简洁的诗句,读者阅读起来觉得舒畅惬意,得到美的慰藉。马蒂斯在自传中这样阐述个人的毕生追求:“我所企望的艺术是一种平衡、纯粹与宁静的艺术,我避免触及令人苦恼或窒息的题材,艺术作品要像安乐椅一样,使人的心情获得安宁与慰藉。”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他的许多绘画作品的标题也表明了他的倾向,例如《红色的和谐》、《灰色的和谐》、《奢华、宁静与愉悦》等。他早年的作品《奢华、宁静与愉悦》(图7)表现了“人间乐园”的题材,画面上一群裸女十分闲适的在海滩上或坐或躺,呈现出生活中所找不到的宁静和满足,画中的沙滩、大海以及远处的群山造成了一种清幽而愉快的气氛。在另一幅后期的作品《罗马尼亚风格的罩衫》(图8)中,画家试图用色彩之间的均衡来达到画面的宁静效果:画面上的女人身穿罗马尼亚式衣袖鼓起的罩衫,几乎接触到画面边缘,人物的头部和裙子被画框裁断。不加抑制的平涂色彩、流动般的黑色轮廓线条以及描绘清晰的图案,强调了绘画的平面性设计。红色、粉色、蓝色、黄色,色彩使用非常大胆,对此,评论家约翰•巴杰说,马蒂斯“将色彩如同铙钹一样碰撞在一起,但效果却宛如摇篮曲一样安稳”。

小结
        伊曼纽尔•康德在1790年首次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中对色彩的从属地位作出了不朽的评价:“在绘画、雕塑甚至包括建筑和园艺,实际上在一切视觉艺术中,造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造型是构成审美趣味的基础……那装饰外表的色彩起的是刺激作用。色彩可以使物体生色引人,但不能使它成为经得起观摩注视的美的对象。确切地说,色彩往往受到对美的形态要求的限制,并且,即使在容许色彩刺激的场合,也只有通过形才能提高色彩的作用。”从康德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造型的重视和对色彩的蔑视。查理•勃朗克也说过:形状和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足必需的.正如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对于繁殖人类是必需的一样。但在结合中,形状必须保持对色彩的绝对优势,不然的话,—幅画很快就会解体。也就是说,绘画会因过多的色彩而毁灭,正如男人因过多地沉入女色而灭亡一样。”而马蒂斯的色彩艺术实践却告诉我们:色彩可以摆脱表现对象的束缚,色彩具有一种本质的力量,可以表现情感和精神,从而不再仅仅是对自然的模拟和感觉的记录,也不仅仅是对素描的补充;纯粹的颜色相比混合色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艺术家应该抛弃古典艺术使人沉重与压抑的思想内容和现代很多艺术家对于冷寂、死亡、性和生命终极意义的悲剧性思考和关怀,而代之以追求人间生活的欢畅和幸福。
参考书目:
1、《马蒂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马蒂斯论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3、《马蒂斯论创作》,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作者:浙江理工大学 李小汾 陈芸

 

返回】 【关闭

导读: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