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色”的魅力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10296 发表时间:2012/1/6 19:03:22   字体:【大】【中】【小】


        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翠”衬“黄”,以“青”衬“白”,色彩明快,铺陈出高明度的基调,并以绘画中的点(黄鹂)、线(一行白鹭)等元素的结合,引申出画面的近、中、远景,动、静,声、色结合,渲染早春生机初发的气息。这一类以邻近色、同类色或同个色系来造境的在唐诗中出现的非常多,且呈现出与互补色的热烈迥然不同的明快和清透,营造了引人入胜且令人清朗的调性。李白的《长相思》“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中的“青、绿”勾勒出长天的茫茫、阔水的渺渺、以引申诗人无边的思亲之痛。又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句由清雅的翠、青等同类色的相合,而白色置于其中则把整体的色调提亮,在我们面前似乎展开了一幅清新、素朴的墨色施彩的青绿山水画轴。在诗人李峤的《咏竹》中“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也可感受到到青与白两种颜色,所传达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清雅。“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还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等等都可感受到诗人在有限的文字中,向我们渲染一幅幅淡雅、和谐、清逸的画卷。
        在古诗词中有些带颜色的地名或特有名词虽不指颜色,却能与诗中的其他词语交相辉映,形成诗画中的独有语境,在李白《关山月》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湖”(白登和青海皆地名),就是以带有颜色的地名来调和、映衬诗句的颜色美。白居易的《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中的紫袖指代弹筝人,红弦即筝,又如“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征人怨》于良史)中以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大面积的色块在想象中的视域范围里铺陈着诗人悲壮的归情!唐诗中也有许多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有关颜色的字或词,但却同样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色调,体察到其中所暗藏的颜色,从而感受古诗中所营造的特有语境。“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中的“沙似雪”“月如霜”中潜在的颜色为诗歌营造出一个凄清寥落、萧瑟荒寒的氛围。在薛涛的《送友人》的“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同样展现了这种以色暗藏的机杼,诗人登山临水,以述景现色,抒发诗人凄怆悲凉的心境。在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通篇不着一色,却给人以满目的不容漠视的清透冷冽的“冷白”,传达出幽冥、凄寒、孤冷而空灵的意境,诗人的精神世界跃然纸上。这些表现主体在不同语境中的迥异的心境,使诗句中的语境依旧隽永而意境深远。

返回】 【关闭

导读: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