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漆匠到大画家 ——走进林曦明艺术馆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3841 发表时间:2010/10/5 16:46:03   字体:【大】【中】【小】

  ▲林曦明近照
  乌牛(国画)  2007年 作
  ▲1978年林曦明在楠溪江写生,温州的一批书画爱好者在旁观摩。
  1987年,在“林曦明中国画大展”上合影。左起陈佩秋、谢稚柳、程十发、林曦明。
  这封落款“正熙”的信是17岁的林曦明给祖父的信,由老师苏昧朔代笔。
  篆刻名家为林曦明刻制的五方印章
  艺术馆陈列的林曦明的速写本
  林曦明进行剪纸创作的工具:油盘、刻刀、粉袋
  忆故乡(国画)  1982年 作
  ▲渔归(剪纸)
  柳荫捕鱼图(国画)  1991年 作
 

 

  

林曦明近照

  乌牛(国画)  2007年 作

乌牛(国画)  2007年 作

1978年林曦明在楠溪江写生,温州的一批书画爱好者在旁观摩

1987年,在“林曦明中国画大展”上合影。左起陈佩秋、谢稚柳、程十发、林曦明

这封落款“正熙”的信是17岁的林曦明给祖父的信,由老师苏昧朔代笔

 篆刻名家为林曦明刻制的五方印章

艺术馆陈列的林曦明的速写本

林曦明进行剪纸创作的工具:油盘、刻刀、粉袋

忆故乡(国画)  1982年 作

渔归(剪纸)

柳荫捕鱼图(国画)  1991年 作

金丹霞

  名山藏名画,名画显名山。2009年6月16日,林曦明艺术馆在雁荡山灵峰景区隆重开馆。

  林曦明艺术馆由原来的灵峰饭店改建,在著名的夫妻峰下,是灵峰景区中最显眼的位置。早在2005年,乐清市就决定建林曦明艺术馆。2007年,乐清市政府出资300多万元,对原三层九间的饭店内部以砖木材料为主重新进行装饰。

  改建后的艺术馆占地998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展厅。一楼为林曦明作品陈列厅,90余米展线迂回曲折,参差排布着画作、照片;13个玻璃展柜或大或小,静默在厅内的各个角落,诉说着林曦明非凡的艺术人生。

  二楼右侧为林曦明藏品陈列厅,陈列了林曦明收藏的苏昧朔、王个簃、关良、唐云、王遽常等名家作品,左侧则安排有画室、小型会客室、卧室等,功能齐全。

  一封发黄的家书

  走进一楼陈列厅,很多人的视线就被第一个展柜吸引了。那里摆放着四张老照片——林曦明的父亲、母亲及两位业师苏昧朔、王个簃;一张支离破碎的戏曲人物画稿,那是早年林曦明父亲的作品;还有一封写在毛边纸上的发黄的家书。

  这封落款“正熙”的信是17岁的林曦明给祖父的信,由老师苏昧朔代笔。他希望祖父不要催他回去挣钱,“虽目前小有耗费”,但“读书学画是青年根本问题”,恳切的言辞中充满着一个少年对艺术的渴望。而苏昧朔文人格调的小行书,隔着近70年的光阴,透过这张不到16开见方的毛边纸,也处处显露了对入室弟子的爱惜之心。

  林曦明1926年生于永嘉乌牛西山村,属永嘉乐清交界处,石刻、木雕、剪纸等民间艺术颇为发达。他4岁起就跟着做民间画工的父亲学油漆画,14岁开始随父行走乡间,在花鼓桶上、祠堂戏台上、寺庙墙壁上、家具器物上作画,这些民间工艺给了少年林曦明艺术的启蒙。而正规学习中国画,则是1942年他到温州师从苏昧朔之后。苏昧朔先生是平阳人,上海美专第一届毕业生,上世纪30年代活跃于温州艺坛的著名画家。

  林曦明年轻的心被国画艺术深深地吸引了。他言辞恳切的信终于打动了家中长辈,他继续留下来,在苏昧朔身边,一跟就是四五年,由此打下了扎实的中国画基础。1947年秋,林曦明第一次个人作品展在五马街中百公司三楼举办,就是师从苏昧朔先生的汇报展。如今艺术馆里也展出了不少早年林曦明临苏昧朔的画稿。

  陈列厅里还有一对描画着戏曲人物图案的花鼓桶盖子,它展示着林曦明少年时的经历。成名后的林曦明从不避讳他从小漆匠起步的艺术历程,他还曾以“漆匠”作为自己的笔名,当代著名篆刻家韩天衡也为他刻过一方“漆匠”的印章。

  油盘、刻刀、粉袋

  如果不是陈列说明中清晰地标出“油盘、刻刀、粉袋”,很多人还真叫不出这些工具的名称,更不知道原来它们竟是进行剪纸创作的工具。

  做过漆匠,任过教师,当过编辑,后来又成为专业画家的林曦明,堪称多才多艺。他的剪纸作品同国画作品一样,创出了自家风格。

  林曦明10来岁即开始接触剪纸,因为他帮父亲扎龙船,龙船上需要贴剪纸。他迷上了这种形式感很美的民间工艺。上世纪50年代,先后在永嘉仁溪小学、乐清柳市小学任教的林曦明创作了大量和时事密切相关的剪纸,发表在《浙南日报》《华东农民》《浙江文艺》《人民日报》《新观察》等报刊上。也正是因为剪纸《市上归来》被选作《新观察》杂志的封面,在浙江文艺界引起反响,林曦明开始崭露头角。应邀参加浙江省首届文代会,参加浙江省首届美术作品展,调任杭州《新儿童报》、上海《新少年报》、上海少儿出版社美术编辑等,由此,林曦明登上了更广阔的艺术舞台。

  在陈列馆里可以看到林曦明创作的《年年有余》《牧歌图》《赶集》等20余幅剪纸,富有生活情趣,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那一个个夸张的造型生动活泼,风格粗犷豪放,和乐清传统的细纹刻纸完全不同,别具个性色彩。

  林曦明一直认为自己中国画作品的风格也“深受民间艺术的熏陶”,特别是剪纸艺术的影响尤甚,他国画作品中一些人物造型和线条就带有明显的剪纸风格,讲究力度,线条粗犷。

  13本速写

  走过许多地方,画过许多山水,才奠定今日成就的基石——林曦明常年写生积累的一堆速写本,形象地解说了何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玻璃柜里展出的13本速写,仅是他画过的速写中的一部分。一本本速写封面上都注明了年代和地点,有海南的风光,有桂林的山水,有千岛湖的景致,更有故乡的记忆。陈列柜中翻开的这页——山峰遥遥,屋舍俨然——正是雁荡山村的速写,让人看了不由感到格外亲切。

  勤勉的林曦明对各个画种都有尝试,各个门类题材都有涉猎,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最后形成了风格独具的艺术特色。

  他对山水情有独钟。不论是北方气势雄浑的山水,还是南方婉约柔媚的山水,都在他笔下以大写意的方式展现,笔墨豪放而意境清新。特别是江南的山水,表现得尤为酣畅淋漓,一条清溪,一只小舟,一树倒影,一脉远山,寥寥几笔,江南的意境跃然纸上。

  林曦明对江南山水的痴迷从他常用的印章上也可看出。陈列室里有个玻璃柜专门展示了他的五方印章,除上面提到的韩天衡所刻“漆匠”外,还有方介堪所刻“草园春”,其恩师王个簃所刻“大好河山”,以及娄师白所刻“乌牛”和来楚生所刻“好江南”。后两方印章正是他最常用的,钤在许多作品上。

  刘海粟题写的匾额

  林曦明虽早已定居上海,但对故乡一往情深。他一直想把自己的作品和藏品捐献给家乡,因此动念建林曦明艺术馆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1992年,他就请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题写了“林曦明艺术馆”。六个大字题在竖式的四尺三开宣纸上,刘海粟其时已是96岁老人,用笔依旧苍茫遒劲。两年后,刘海粟逝世。17年后,这六个大字终于派上了用场。近三米长的棕底白字红木匾额,悬挂在艺术馆的门楣上,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雅致醒目。

  前几年,林曦明已陆续两次将作品捐献给家乡。先是2005年,林曦明把个人书画作品、剪纸作品共30件捐献给温州博物馆;接着2006年,他向永嘉县捐赠了西山旧居和自己创作的110件艺术精品。

  此次是第三次捐赠。今年3月,林曦明将自己创作和收藏的380幅书画作品赠予他曾经工作过的乐清市,成为该市迄今收到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一份捐赠。这些作品今后将在林曦明艺术馆陆续分批展出。

  “我把画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开馆仪式上,八旬高龄的林曦明胸佩红花,非常开心,他说,终于在雁荡山给“孩子们”寻到了最好的归宿。

  画家名片:

  林曦明,字正熙,号乌牛。生于1926年。4岁开始学画,11岁入家乡私塾攻读诗文,1942年从师学习中国画。出版作品有《林曦明画选》《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集》《农村新窗花集》《林曦明作品选集》(分山水卷、人物卷、花鸟卷、书法卷)及《林曦明诗集》多种。其水墨大写意山水画的成就多次获国际大奖。2007年在上海举办“林曦明从艺70周年回顾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上海大学教授。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