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民间的孝义皮影戏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2263 发表时间:2010/10/12 14:25:24   字体:【大】【中】【小】

皮影戏演出场景

    皮影戏传统剧目

    孝义皮影戏传统剧目约有200多本。故事曲折、通俗易懂是其主要特点。

    皮腔传统剧目多演《封神演义》和道教故事。如《火烧西岐》、《炮烙柱》、《青龙关》、《摘星楼》、《文王逃关》、《社稷图》、《朱仙阵》、《黄河阵》、《真武出家》、《马当山》等。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黄飞虎、申公豹、纣王、妲己等,是在皮腔剧目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

    碗碗腔的传统剧目题材较广,前自春秋,后至元明,既有宫廷正史,也有民间传说,内容广涉中国历代社会的各个侧面。代表性的传统剧目有《闹朝歌》、《白洋河》、《逼尘珠》、《九联珠》、《抱纱亭》、《三首案》、《大西汉》、《困淮南》、《桃仙洞》、《五女兴唐》等。这些剧目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故事很长,最能吸引那些爱听故事的观众。

    山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大省,戏曲剧种数量居全国之首,而孝义又是山西省戏曲品种最多的一个市县。孝义人爱看戏,也爱唱戏,从事戏曲这一行的人很多,因此素有“无孝不成戏”、“无孝不成班”之说。前些年,笔者曾为新落成的孝义市木偶皮影博物馆撰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孝河义水粮山煤海千古宝地”;下联是:“秧歌偶戏影调乱弹万民销魂”。这是我对孝义这方热土的总体印象和深刻感受。

    皮影戏的制作与演出

    孝义皮影是集文学、音乐、表演、雕刻工艺于一炉的民间艺术,既可表演故事,也可当作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制作皮影的材料,主要是牛皮、驴皮、羊皮。那些制作皮影的能工巧匠,可以用这些材料根据戏剧故事的需要,雕刻出各种生动逼真、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也可以雕刻出诸如桌椅板凳、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奇山怪石、龙亭金殿、军营帅帐等花样繁多而又精美绝伦的场景道具和自然景物。这些作品色泽鲜艳,构图简洁,雕工细腻,造型别致,在亮光下可显出立体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就表演而论,这种艺术具有故事奇巧、操作灵活、演出方便等特点,一个戏班,演员加乐队只需有七八个人就可开戏(素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说),只要有十根木椽、六张席子、两扇门板,就可以搭建一个简易的草台(素有“十根椽子六张席,两扇门板绰有余”之说),因此最适合“上山下乡”演出,最易于普及。

   

皮影戏演出场景

    皮影戏的种类与特色

    孝义皮影戏分皮腔、碗碗腔两种声腔。皮腔影戏以纸窗亮影,故又称“纸窗腔”;碗碗腔影戏以纱窗亮影,故又称“纱窗腔”。

    皮腔的主奏乐器是小唢呐,唱腔朴实,明快,粗犷,活泼,有四句式和上下句式两种结构,保留有联曲体混合节拍和强起强落的特点。由于以吹奏乐器伴奏,故又称“孝义吹腔”。不少专家认为,孝义吹腔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吹腔之一。其形成年代早于梆子戏,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声腔演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碗碗腔又名“月调”,“影调”,其形成年代晚于皮腔。它的主奏乐器是呼胡、月琴(无品)、二弦,打击乐的特殊乐器是铜铃和节子。铜铃俗称“碗碗”,用响铜做成,用细铁棒敲击,参与唱腔和曲牌的全部伴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别有一番特殊风味,碗碗腔由此而得名。碗碗腔音乐为一种特殊的板腔体,唱腔尾音多用“虚词假声腔”。这种假声拖腔,以“咦”、“呀”虚词唱出,加上呼胡、月琴的滑弦伴奏,委婉缠绵,优雅动听,抒情性很强,听起来有一波三折、柔情似水的特殊韵味。这也正是碗碗腔音乐最迷人的地方。

    孝义皮影戏在演出中,有先演“打台戏”,后演“正本戏”的习俗。“打台戏”一般为神话戏和武戏,故事较短,红火热闹,操作技巧很高,最能显示表演操作者的高超技艺。如《收五毒》表现的是玉皇大帝令托塔天王李靖带子哪吒下界收服五毒(修炼成精的蝎子、蛇、长翅蜈蚣、三爪蟾和蜈蚣)的故事;《大变化》演绎的是孙悟空和各种妖魔鬼怪斗法斗智的故事,等等,最适合少年儿童的欣赏趣味。

    皮影戏的演出,除乐队外,主要有一人“说戏”,一人“贴戏”。说戏者,边操作,边说唱,一出戏中生旦净丑各类人物的说唱和表演全由此一人包揽。贴戏者是说戏人的助手,主要负责准备影人,并担任次要角色的配唱。皮影戏剧目,过去都由师傅口传心授,一个好的说戏人,一般都能熟记三四十本剧目,并需具备各种熟练的操作技能。皮影戏班的说戏人,真可谓难得的特殊人才。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